郑国大夫(1 / 2)

姜姬 多木木多 2394 字 22天前

很长时间以来, 文字只是世家的工具, 一般平民百姓就算想学, 也没有门路。姜姬觉得这才是没有人想过改良纪字的原因。

因为没有这个需求啊。

世家的小孩子从开蒙起开始学纪字, 十年八年下来, 他们有老师带着, 父母教着, 家中藏书万卷,怎么着也能把纪字给学会了。

纪字越难,越能体现出他们的聪明之处。能通读纪字, 用纪字写文章,还锲得一手好纪字,这统统会替他们增光添彩。

这也是把世家与百姓隔开的一道天堑。

但对姜姬来说, 她没有时间等百姓们都学会纪字, 这些人都像姜旦似的,或者还不如姜旦, 至少姜旦不愁吃喝, 不必为养家活口奔忙, 就算这样他都不愿意学, 何况百姓?

世家到现在仍然不可能轻易的为她所用, 所以,她势必要从百姓中选取人手。

改良纪字, 让它变得能轻易的被人学习、模仿、认识。

不过她也要考虑世家的反应。连给木匠发钱发粮都能让他们跳起来反对,改良纪字, 一定也会触动他们敏感的神经。

幸好她不打算通过他们去实行, 她的目标是流民。

跟车虹他们在一起的有很多孩童,他们都穿着一样的黑色衣服,梳个小辫子,在他们干活的大棚子里跑来跑去,替他们拿水、拿饭,还有,在车虹他们想去解手时扶他们起来。

……因为他们一坐下来,通常一天都不能站起来。

车虹早就尝到了苦头,他发现这里的人每一天都在变多,他们坐得越来越挤,但不管他每天刻多少木简,这些纸好像都没有刻完的一天。

没有人抱怨,也没有人消极怠工,因为包括车虹在内,他们都是从流民中征集来的人,他们都吃过苦头,知道这个机会得来不易,何况风吹不着,冻不着,不用干活,有吃有喝,还有小童儿侍候,只是需要你不定的锲字而已,难道还要抱怨吗?

车虹两只手的大拇指、食指和中指上全都是伤痕,手心和手掌下缘也早就红肿脱皮,他身边的人看他时不时的疼得倒抽一口冷气,安慰他道:“等生了茧子就好了。”

是啊,等生了厚茧就不会疼了。

直到今年,这些小孩子们突然也拿着木简,坐在他们周围开始锲字了。

车虹锲了大半天,眼睛酸涩,直起腰往在他旁边锲字的小孩子看去,一看就笑了:“这里,少了一笔……你的字每一个都错了。”

不是这里少一笔,就是那里短一道。

小孩子红着脸,轻声说:“这是公主派来的人教我们的,说这叫儿童字。”说着,把木简给车虹看。

车虹接过来看,发现小孩子锲的内容跟他们不同,他锲的是户籍,小孩子锲的好像只是名牌一类的东西,一块木简上只有两到三个字,都锲得极大,笔笔分明。纵然不够美观,但确实能让人一眼看清。

“儿童字……”车虹喃喃。

这个说法确实一望即知是什么意思,但给小孩子开蒙是最不应该马虎的,怎么可以从一开始就教给他们错误的字呢?

不过车虹到底还是没说什么,只是把木简还给小孩子,让他接着锲。

多一事不如少一事。车虹心想,何况,又是公主叫人教他们的……他才不管呢……

儿童字很快流传开来,因为它确实比纪字要简单,而且应用范围很广——因为几乎全是姓氏与常用的人名、地名,所以在很短的时间里就在流民中传遍了,哪怕是从没读过书的人,认几个儿童字,至少在流民区走来走去时不会迷路了。

二环区别称流民区,现在这里仍是一片混乱,但混乱中却也有着秩序。

因为房子还遥遥无期,但街道却是早就划分清楚的,所以路牌就出现在路口。路牌上会标示出这一条街有哪些姓氏等等,极大的方便了一些寻亲访友的人。

也防止了很多盗窃事件、抢劫、拐卖事件的发生。

一旦出现生人,周围的人立刻就会围过来,不由分说把人给绑起来,剥光后再送给巡逻的士兵带走,这种人据说都会被送去修建新的城墙。

城中,儿童字就换了一个名字,叫公文字,据说它出现的原因是大王……不会写纪字。

这件事,大家倒是都很快接受了。大王嘛,以前没读过书,当了大王以后才有了先生,所以大王的学问……咳咳……

因为大王觉得纪字太难而生出想把纪字改得简单一点,好写一点,再演变成为了让大王看得懂公文,所以公文都要用简化的纪字来写,这个逻辑是通顺的。

当然,这只是他们鲁国内部的事,正式的公文往来,特别是跟他国交流的时候,还是要正正经经的用纪字的。

公文字的字数比儿童字要多,儿童字只有不到一百字,而公文字有五百字,姜姬的目标是把它发展到一千五百字,这基本上就已经可以满足一般的文书需要了。

为了让公文字能更好的在官员中间推广开来,姜姬带着姜旦和姜扬学公文字,她要求他们必须尽快习惯用这种文字书写,以后见人写文,都要用公文字,而非纪字。

这一次的学习出人意料的,姜旦比姜扬学得更快更好。

对姜扬来说,这等于是让他把已经学会的字用错误的方式写出来,这个太难了,他总写“错”,只好一遍遍苦练、苦记。

而姜旦呢,只需要姜智在他耳边说“这字比以前好写多了,公主特意为大王设计的,你看,这个字是不是比它原来要少了好几划?”

这么多说几遍,姜旦对公文字的好感越来越大,学起来也很有积极性。

等他学会后,刘箐、付明、羊峰、年惜金这些人很快就发现了:大王会写字了!

大王写的都是错字——不对,这叫公文字,公文字。

不必别人再多加引导,他们自动自发的开始学习公文字,甚至有人已经开始用公文字重写自己的文章——为了让姜旦能早点看到。

有大王带头,刘箐、羊峰、年惜金等人的追捧,还有以龚香为首的龚氏也第一时间应用,公文字以一种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速度流传出去了。

因为似乎现在外面有种说法:如果用纪字写,大王是不会看的,但如果用公文字写,大王就会看!

为了让自己的文章、主张能被大王看到,这些人不惜一切代价!

从郑国到鲁国,坐船沿晋江而下是最快的。